新闻详情

心肺复苏案例:猝停73分钟 湘女死而复生 动摇心脏死亡标准

日期:2024-05-10 18:24
浏览次数:1578
摘要:
心肺复苏|心脑肺复苏|心肺复苏模型|心肺复苏模拟人|复苏安妮|进口复苏安妮,急救模型|急救培训模型|急救训练模型|急救救援模型|


心肺复苏案例:猝停73分钟 湘女死而复生 动摇心脏死亡标准


创造心脏猝停73分钟后复活的医学奇迹———

一名32岁躺在手术台上的女子被医护人员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在她心脏停止跳动73分钟后获救。而按医学常规,临床上心肺脑复苏30分钟未能复苏者终止救治。这起病例是否会引起人们对救治时间的重新认识呢?专家称,此病例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抢救争分夺秒,主治医生的回忆历历在目

指挥救治的潘道波医生向记者回忆时,一切历历在目。

9月底的**,早上7时30分,湖南常德**人民医院手术室被送进来一位等待手术的患者,她叫余仙红,今年32岁,患晚期风湿性心脏病。在入院初,医生做了**诊断,决定在那**对她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由于家境贫寒,余仙红从小患病无法医治,躺在手术台上的她显得十分瘦弱,而正是这样弱不经风的躯体却在此后的数十分钟经历了一次阴阳两重天。

入室时,病人178次/分的心率引起了主麻周爱国副主任医师的高度警惕,立即面罩给氧,静脉注射强心针,各项准备工作就绪。

8点17分,还没来得及注射***,余仙红突然呼吸急促,心跳陡然间停止了跳动,血压瞬时间降至“0”,心电监测仪上显示的是一条直线,一串刺耳的长音打破了手术室原本井井有条的平静。“气管插管,肾上腺素推注,报告请示主任……通知胸外科医生……”主麻周爱国急呼着。

奇迹没有出现,由于病情太重,心功能太差,长期使用了强心药和血管活**物导致了余仙红对**毫无反应,“胸外按压,苏打推注,电除颤……”一个中气充沛的声音响起,匆匆从另一手术间赶到的院长助理、麻醉科主任潘道波在短时间内判断病情,与之后赶来的胸外科主任参与到抢救工作中。所有医生轮番上阵在余仙红胸前反复按压。

等候在手术室外的余仙红的家人听到消息哭声一片,说:“请求大夫再救救她!再救救她!”

医生决定使用电除颤。就像电影中的急救场面一样,医生手握两个电击手柄,全场医护人员摒住呼吸,开始第1次电击。

第1次,心电图显示没有任何反应,实施第2次、第3次电除颤……直到第5次,医护人员似乎同时长舒一口气,余仙红短暂恢复了自主心律。

危险并没有过去,正当医生们商讨下一步的处理方案时,“不好,又有室颤了……”严密监测的护士大声报告,余仙红的病情又出现反复,她的心脏再次停止跳动。生存希望微乎其微,即使抢救回来,此病的后遗症也可能导致余仙红终身残疾,甚至成为植物人。

救治还要继续吗?复苏的几率究竟有多大?在场所有人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潘道波。

家属再次请求,只要还有一线希望,请务必抢救。“继续按压,头部降温!”在潘道波的指挥下,心肺脑复苏的措施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9点30分,又是两次电除颤,余仙红的心脏奇迹般复跳了。在历经了整整73分钟的持续按压和第7次电除颤后,余仙红死而复生,所有医护人员也经历他们职业生涯*不寻常的一次历险。

病人暂时稳定下来。“只有手术,病人才有生还的机会”,经过一个多小时和病人家属商谈、沟通,家属*终同意实施手术。11点46分,医生开始为余仙红实施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这是眼前帮助余仙红恢复正常心脏功能*为合适的方案。

下午3点30分,手术完成,余仙红被推入重症病房接受观察监测。

**天早上7点,余仙红醒了。她并不知道自己九死一生,只用极其微弱的声音说:“我觉得自己好累!”

10天后,余仙红出院,经复查未留下任何因心脏猝停导致的后遗症。

按压能维持脏器运行正常

余仙红得救了,然而这次救治的意义远非一个生命得以延续那样简单。潘道波告诉记者,余仙红刚入院时,我们发现,她的心胸比已达3/4,心脏已经较之常人扩大了5-6倍,而正常心脏应该是拳头大小。这种由于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病兆,使她10多年来日渐呼吸困难。“心脏就像一个房间,心脏供血的出口就像一道门,如果门坏了就会关不住,导致墙扩,由此引发心肌扩大。我们为余仙红实施的手术正是在帮她修复已经破损的心脏瓣膜与墙体。”

“通常,心脏起搏达到60次/分钟,就能保证60-80毫升/次的血液输送各个脏器。而低于这个数值,心脏就只是在作无效收缩。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按压能维持重要器官的有效血压。”

潘道波回忆说,“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对于有房颤心房内有血栓的病例,长时间按压,可能引发栓塞,现行医疗环境,一旦没有成功,后果无法解释,另一种则认为,如果还有一线希望就必须努力。”

余红仙属于特殊个案,专家建议适当延长救治时间

在国际通用的《徒手心肺复苏指南》中明确规定:临床上心肺脑复苏30分钟未能复苏者终止救治。国际医疗机构都严格遵循这个标准实施**。而余红仙73分钟的心脏复苏经历突破了这个时间概念。

截至目前,国际国内类似病例未见有任何公开报道,突破时间概念的医疗救治更是引发更多关注。将来还需要严格恪守30分钟救治时限吗?是否每一个心脏病晚期病人都能像余仙红这样幸运?

入院时的余仙红158厘米的个头只有40公斤体重,身型极为消瘦。潘道波说:“胸外按压会产生胸泵机制,心脏越大,体型越消瘦,就更容易将血‘打出来’。而同时,患者长期身体衰弱,心脏疾患造成长期缺氧,其本身的耐受缺氧能力就较强。不能否认,病人这种原本的‘预处理作用’为*后的救治提供了条件。”

潘道波认为,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医生应尝试延长有效救治的时间,保证患者脏器不被损坏,同时,医生应该让患者家属参与决策。“当时我们谁也没有**把握能成功,但冒险正是科学进步的起点。”

中南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湖南省麻醉学会主任委员郭曲练教授称:“从心跳停止到按压间隔时间内能否建立有效的体外循环是救治的关键所在。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心跳停止意味着死亡,国外将脑死亡作为死亡标准仍存争议。而如果在心跳复苏的同时还要保证脑不受损害,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因此该病例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链接

什么是心脏骤停

心脏病、失血过多、**过敏、麻醉或手术中的意外、过度疲劳、精神紧张、触电、溺水、甚至没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室无规律地急速颤动或停止搏动,心脏泵血停止,脑组织缺氧,从而导致死亡或大脑的长久损伤。

指导全球心血管医学发展及急救医学普及的权威机构美国心脏协会指出:心脏骤停的有效救治时间是发病后的5分钟之内,每一分钟的延误则意味着10%生存几率的下降。



作者:陈凡
来源:北京科技报


备注:我公司供应急救救援培训所用的2005*新现场徒手心肺复苏、**单人徒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国际标准、徒手心肺复苏术、相关的心肺复苏模型、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心肺复苏培训模型、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心肺复苏模拟人、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复苏安妮、人体半身心肺复苏模型、半身心肺复苏模型、半身心肺复苏模拟人、儿童心肺复苏模拟人、婴儿心肺复苏模拟人、婴儿梗塞模型、**人体气管插管模型、**人体气管插管训练模型、人体气管插管训练模型、气管插管训练模型、气管插管模型、新生儿气管插管模型、婴儿气管插管模型、急救模型、急救训练模型、急救培训模型、急救救援培训模型、触电急救模型、触电急救、触电急救模拟人、急救技能训练模型、电力急救模拟人、电工培训模拟人、电工急救训练模型、电力**培训模型、**创伤模型、屏障面膜、CPR屏障面膜、CPR屏障面罩、人工呼吸屏障面罩、急救箱急救包、救护包、多功能颈托头部固定器、复苏器、急救救援器材、急救救援用品、急救救援设备、电力急救训练模拟人